当NBA总裁亚当·萧华念出\"波特兰开拓者,第16顺位选择杨瀚森,来自中国青岛\"的那一刻,无数中国球迷的心跳仿佛与选秀大会现场的倒计时同步定格。这位年仅19岁的内线新星,承载着自姚明、易建联之后最厚重的期待,踏上了通往篮球最高殿堂的征途。然而在聚光灯与欢呼背后,一个现实的问题悬而未决:年轻的杨瀚森,真能在NBA残酷的丛林里站稳脚跟吗?
杨瀚森绝非空有虚名的\"潜力股\"。在CBA赛场,他已展现出令人瞩目的技术特质。禁区巨塔,守护禁飞区:身高2米16搭配惊人的臂展,赋予他天然的护框威慑力。上赛季场均接近2.5次盖帽的数据背后,是其出色的防守站位意识和精准的协防时机把握。策应中轴,战术润滑剂:最令人惊喜的,是他超越年龄的篮球智商与传球视野。高位策应、低位吸引包夹后的快速分球,让他成为球队进攻运转的枢纽,颇有几分\"东方约基奇\"的雏形风范。
柔和手感,进攻可塑性:篮下终结手感柔和,具备扎实的低位脚步基础。虽然投射范围尚需大幅拓展至NBA三分线,但中距离的稳定性已初露锋芒,为未来进化埋下伏笔。波特兰的玫瑰花园并非坦途,杨瀚森面前矗立着数道必须逾越的鸿沟。速度与力量的熔炉考验:NBA内线的运动能力堪称恐怖。面对那些兼具力量、爆发力且能无限换防的\"弹簧人\",杨瀚森在CBA尚可依靠的身高优势将被极大削弱。防守端能否跟上NBA挡拆后小个球员的冲击?进攻端在更强对抗下能否保持技术动作不变形?这是生存的必答题。
远射短板:空间时代的致命伤?现代NBA中锋若缺乏稳定三分威胁,极易成为球队进攻空间的\"负资产\"。杨瀚森目前中远投能力尚属开发阶段,这一短板若无法快速弥补,将严重制约其上场时间及战术价值。从核心到配角:心理与角色的双重跨越:在CBA,他是球队当仁不让的内线核心。在NBA,他需要从防守蓝领、篮板拼抢者做起,甚至可能长期与G联赛为伴。这种巨大的心理落差和角色转换,对其职业素养和心态调整能力是严峻考验。内线真空,机会之门敞开:随着努尔基奇的老去和离队传闻,开拓者五号位深度堪称联盟垫底。尤班克斯等替补难以挑起大梁,这为杨瀚森争取轮换时间甚至冲击首发提供了难得的客观条件。
后场双枪驱动,功能性内线需求明确:利拉德与安芬尼·西蒙斯组成的超级后场,极度需要能高效掩护、扎实护框、并具备一定策应能力的内线搭档。这正是杨瀚森技术特点中与球队需求最契合的部分。重建迷雾中的耐心可能?开拓者正处于十字路口。若最终选择重建,对年轻球员的培养将更具耐心,容错空间更大。这比加盟一支争冠球队坐穿板凳,显然更有利于杨瀚森的成长。